英國詩人約翰‧米爾頓(John Milton, 1608-1674)最重要的作品《失樂園》(Paradise Lost),內容是聖經裡面創世紀的第一章:亞當與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誘,吃下了禁果,而被上帝驅逐出伊甸樂園。
張隆溪教授解釋,以往西方傳統的史詩故事,比如荷馬或維吉爾的史詩,總是關於戰爭和英雄,然而米爾頓的《失樂園》,它所描寫的不是一個肉體的形容,不是大英雄,也不是打仗、戰功,它寫的完全是精神性的。故事裡面最中心、核心的一個動作,就是一個女人從樹上摘了一個果子吃,這個動作雖然很微小,但卻充滿了象徵意義,它的象徵就在於善跟惡之間的區隔,在於無知跟知識間的區別。因此,張隆溪教授認為這部史詩是精神的史詩,因為它描述不是人肉體的力量,而是描寫人的精神,永恆的追求。
此外,不同於傳統史詩,米爾頓選擇的主題是人──亞當和夏娃──而不是一個王。他寫的是很多人生活當中最根本的精神矛盾的追求,而不是王的輝煌業績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而也就是這一個特點,使得《失樂園》這部經典對於今日的讀者仍然充滿了吸引力,而其中所探討的知識、自由意志、及善惡的問題,無論在任何時代,都值得人們深思。
|
|
導讀者簡介: |
張隆溪
北京大學碩士,美國哈佛大學博士,曾任教北大、哈佛、加州大學河濱分校,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。2009年被遴選為瑞典皇家人文、歷史及考古學院外籍院士。主要從事東西文學和文化的比較研究,重要著作有《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》、《走出文化的封閉圈》、《中西文化研究十論》、《五色韻母》、《比較文學研究入門》等。
|
|
繪者簡介: |
吳孟芸
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多媒體組畢業。曾於米蘭藝術學院主修古典油畫、威尼斯國際平面藝術學院研修金屬版畫,石版畫,與手工書籍裝訂。插畫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媒體書籍,創作技法多元豐富,內容多為純文學類作品。
|
|
版型試閱: |
|
|
內容搶先看 |
《失樂園》內容豐富,當中確實包含了彌爾頓激進的共和思想。然而英國革命對於全面理解彌爾頓及其著作固然重要,但就閱讀《失樂園》而言,我認為那並不是一個包羅無遺的背景,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背景。善與惡的矛盾、知識與自由的困惑、樂園的幻想與對樂園的不斷追求,這類意義深刻的哲學和宗教問題才是這部史詩作品的核心,也正是這些問題使這部史詩能超越某一時代之歷史和政治,具有永恆的哲理之魅力。彌爾頓自己宣稱說,他之所以寫作《失樂園》,目的在於要「申明永恆的天命,對人類證明上帝之公正」(I.25)。頗值得注意的倒不在彌爾頓有如此雄心壯志,要達到這樣的目的,而是上帝的公正竟然需要對人類作出證明。換言之,上帝是否公正,人失去樂園而有惡在世間存在,這永恆之天命究竟是否合理,都是人們產生的疑問。正是對這些宗教和倫理問題的深刻思考取代了轟轟烈烈的行動,構成彌爾頓史詩的主要內容,引導讀者去深入探討。採用《聖經》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,也非常切合彌爾頓的目的,因為這個故事以生動而有高度象徵意義的形式,提出了有關責任、知識和人的自由等人生的根本問題。
惡的存在就是一個根本問題。受人崇拜的上帝如果寵愛人,如果他又有無邊的神力,為什麼人世間還有這麼多苦難,為什麼惡人往往可以逞凶,好人卻無端遭受痛苦,受盡欺凌呢?這大概就是人會產生疑問,而上帝的公正需要證明的原因吧?上帝造人之初,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中,天真無邪,但同時也懵然不知善惡,無法識別真偽,所以魔鬼撒坦潛入樂園,化為一條蛇,他們當然不能辨識而終致受其蠱惑。上帝預知人會受撒坦誘惑,在伊甸園處處設防,派天使們把守。可是撒坦第一次潛入樂園雖被發現,被遣返地獄,第二次卻居然逃過眾天使的目光,終於在樂園中成功誘惑夏娃,使人違背上帝禁令而墮落。可是如果天使尚且不能識破撒坦的偽裝,阻止魔鬼潛入伊甸,那麼毫無神力而且天真無知的人類受誘惑而食禁果,何以就要承擔那麼嚴重的後果,受到那麼嚴厲的懲罰呢?究竟誰應該為人之墮落負責呢?上帝全能全知,早已預知亞當和夏娃會墮落,可是他為什麼放手不管呢?既然他預知人會墮落,甚至可以說他容許了這樣的事情發生,那麼在人墮落之後,他又為什麼那樣震怒,要處罰亞當和夏娃呢?人之墮落究竟是預先注定必然會發生的事?還是亞當和夏娃用他們的意志所做的自由選擇,因而要由他們來承擔全部責任呢?就我們的人性和人類狀況說來,這一切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迪呢?這些就是使《失樂園》成為世界文學中一部偉大經典的問題,無論人們對彌爾頓的藝術或個人信仰提出怎樣的疑問,在這些質疑早已被人遺忘之後,《失樂園》探討的問題還仍然會引人思索,這部經典作品也一定還會有讀者,會長存於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