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現代園林藝術家童寯在《江南園林志》中說道:「造園一事,見於他書者,如《癸辛雜識》、《笠翁偶集》、《浮生六記》、《履園叢話》等,類皆斷錦孤雲,不成系統。且除李笠翁為真通其技之人,率皆嗜好使然,發為議論,非本自身之經驗。」他認為清代談論園林理論的李漁,才是真的懂得造園之人。 |
 |
中國文學家林語堂在《吾國與吾民》一書中,談到生活藝術方面時,提到《閒情偶寄》這本書:「十七世紀李笠翁的著作中,有一重要部分,專事談論人生的娛樂方法,叫做《閒情偶寄》,這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。」 |
 |
花卉園藝、園林學專家汪菊淵在《我國古代著名園林匠師李漁和閒情偶寄》中指出:「李漁有豐富的造園實踐經驗,又有高度的詩畫藝術修養,他提出的一些造園原則,至今仍很有啟發意義。」 |
 |
作家張愛玲在她的散文《論寫作》中寫:「李笠翁在《閒情偶寄》裏說『場中作文,有倒騙主司入彀之法。開卷之初,當有奇句奪目,使之一見而驚,不敢棄去,此一法也。終篇之際,當以媚語攝魂,使之執卷流連,若難遽別,此一法也。』又要驚人,眩人,又要哄人,媚人,穩住了人,似乎是近於妾婦之道。由這一點出發,我們可以討論討論作者與讀者的關係」。說明了李漁不管是寫文章,還是對建築設計的要求,皆以創新立異貫徹始終。 |
 |
這本書的導讀者漢寶德,為知名建築師和建築學者。他認為:「《閒情偶寄》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廣泛,包括一個傳統文人生活的多個層面,除了戲曲有些專業之外,其他都與生活的情趣與美感有關,可以概稱為生活美學。今天是講究生活美學的時代,所以對現代的知識分子生活的經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。」 |